如何選擇 MacBook 筆電的 Type-C Hub 轉接器(集線器)|HyperDrive 產品推薦

林育正 Riven
11 min readNov 5, 2020

嗨囉,我是設計師 Riven 🙂

最近剛換掉陪著我數位遊牧工作五年了的 MacBook Pro,一直以來它都是我在家工作、在學校講課,或是出國玩都隨身帶的主力機,重要的工作檔案都存在裡面,作為工作上最常用的電腦。

前陣子也買一台 MacBook Air,主要是帶去咖啡店或開會用的,目的就是方便攜帶,當作文書機跟備用機使用,萬一主力機故障送修了,也不至於長達兩個禮拜沒辦法工作。

只是這幾年 Apple 的 MacBook 筆電啊,它的孔是一年比一年少啊,其實我自己是滿討厭這樣的,除了筆電本來就是要攜帶使用外,我的工作型態又比較複雜,當設計師平常要做設計案,更新部落格要寫文章,經營 YouTube 頻道要剪影片,作為講師弄完教學後簡報,還要拿來投影,其實舊的這台是很夠用的,因為上面有不同的連接埠,不管要外接什麼裝置都帶這一台就好,甚至連 HDMI 都有,舒服~

但換了新的 MacBook Pro 16″ 之後,唉~雖然說螢幕更大了,客製的記憶體跟處理器效能,還有硬碟容量都做了兩倍以上的升級,用起來也是很舒服啦,但接孔卻全部都換成了 Type-C,我真的是很不懂蘋果到底在想什麼 ಥ_ಥ

欸,就戳一個 USB 孔有那麼難嗎??

為什麼需要 Type-C 轉接器

所以現在變成什麼狀況,你如果要買新的 MacBook,就一定要買一條 Type-C 的轉接頭,即便你把所有檔案都上傳到雲端使用跟工作,還是會有需要用到 USB 的時候;就算你傳輸檔案給朋友都用 AirDrop ,還是有要插記憶卡的時候;就算你家有 Apple TV 可以用 AirPlay 無線投影,出門在外還是需要 HDMI 來做有線投影的。

好啦,抱怨那麼多,我們來說說新 MacBook 有四個 Type-C 孔的優點⋯⋯

沒有,真的沒有!!!

一個 Type-C 也許有很多優點,但整台筆電全部都是 Type-C 就是個缺點!!

認清這個事實之後呢,我們就需要一條可以拯救世界的 Type-C 轉接器。

如何選購 Type-C Hub 轉接器

之前因為自己要使用,加上公司器材選購的關係,基本上市面上聽過的牌子我都買過也用過了,平常跟設計師或工程師聊天,大家也都會交換使用心得,哪一條很雷、哪一條還不錯都略知一二,所以想跟大家分享我跟設計師們是如何去挑選一條適合自己的轉接器。

壹、轉接傳輸效率

第一個是看你需要轉接的插孔有哪幾個。市面上常見的有六合一、七合一等不同規格的 Type-C 轉接頭,一般來說基本都會有的包含 USB 孔、SD 記憶卡,跟 Type-C 等,進一步則是要分辨其傳輸速率的規格了。

1. USB 接孔

以 USB 來說,最常外接的就是行動硬碟,像我公事包一定會隨身放一顆 1TB 的固態硬碟,這時請大家注意一下隨身硬碟的規格,以我們內容創作者來說,通常如果追求傳輸效率的話,一定會買支援 USB 3.1,然後最好是 Gen2 的規格。

最新的 MacBook Pro 最高也是支援到 USB 3.1 Gen2,以理想上來說,可以一秒傳輸 10GB 的資料,超快!但是很多人會發現實際使用上沒那麼快,當然除了因為這是理想值之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外接硬碟本身能不能支援,如果都有的話,問題就是出在Type-C 轉接器上面,要看清楚它有沒有支援 USB 3.1,有的話也要看是 Gen1 還是 Gen2,差一點點在傳檔案的速度上就會差很多。

2. SD 記憶卡槽

工作上我會需要讀取相機的記憶卡,在購買記憶卡時就會注意 UHS 的速度標示,但主要是要配合相機本身的拍攝需求,常見的 U1 比較常拿來拍 1080p 的規格,那 U3 就是拍 4K 要用嘛,這數字主要是跟寫入速度有關;而在傳進電腦的時候,就要透過 Type-C Hub,所以在選轉接器的時候,也可以注意有沒有符合自己要用的規格,一般來說可以傳輸 100 Mb/s 以上就可以了。

3. Type-C 充電埠

再來是 Type-C 接孔,因為通常 Type-C 轉接器會用掉 1~2 個電腦本體的 Type-C 孔,那應該也會還你 1~2 個 Type-C 的孔,這邊要注意的就是它還你的不一定是跟筆電上相同規格噢!以 MacBook 16 吋來說,用原廠充電器可以衝到 96W,但很多 Type-C 轉接器上的接孔,可能只有到 60W,那充電就會比較慢,所以通常我會找至少要還我一個洞是跟原廠 Thunderbolt 3 相同規格的,不過如果像這台有 4 個 Type-C 接孔就沒什麼差啦,充電的時候就接本體的插槽就可以了。

所以,在挑選轉接器的時候,可以先看看電腦本身跟外接裝置支援的規格,然後再檢查 Type-C 轉接器的規格,這樣三者同步之下才能發揮該有的傳輸效率跟效能,那如果不小心買錯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啦,就是傳資料時會稍微慢一點點而已,並不會影響使用。

貳、HDMI 穩定度

除了上面幾個傳檔案會用到的接孔之外,第二個我在乎的是穩定度,特別是HDMI,因為這是平常在外講課教學時最常見的投影接線,之前我有換過幾條 Type-C 轉接器,但很多都是在 HDMI 轉接上不太穩定,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是在家裡接自己螢幕偶爾斷訊號就算了,如果是在公司的重要簡報或講課的時候突然中斷,那場面可是會滿尷尬的,為了預防這樣的狀況發生,一定要買一條好一點、穩定一點的 Type-C 轉接頭,然後可以先使用測試一陣子。

那也建議如果是重要投影場合的話,一條 Type-C 集線器,不管上面可以一轉多少,都先接上 HDMI 就好,不要再接別的,因為 HDMI 本身先天限制就是容易被干擾影響,那我們就盡量只給它轉就好,這是不管買哪一個牌子都適用的小技巧。

參、外觀與使用體驗

好,聊完前面兩個使用功能面上的 Type-C 轉接器挑選重點之後,第三個我會看的是產品本身的外觀與使用體驗,相信各位設計師應該也都跟我一樣注重這些細節啦~

比如我現在用的 MacBook Pro 是太空灰嘛,材質是鋁合金,一體成型很好看,那 Type-C 轉接器其實很多也都有出相同外觀材質的,這樣連接使用時視覺上會比較統一。

除了顏色之外,我也會看品牌的 LOGO,因為你是從第一人稱視角敲鍵盤啊,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喜歡 MacBook 的極簡感,如果外接裝置上有一些花花的 LOGO 心情就會不太好。

轉接器通常有分兩種連接的類型,一種是接線的,一種是內嵌的,在挑選上可以注意一下,用接線式的有時候坐在沙發上,或想要拿起整台筆電的時候,它就會在那邊甩來甩去~

可能不太雅觀而且感覺也不太安全,所以我在選購的時候,會更偏向能夠穩穩接在筆電上的類型,如此一來使用上會更舒適一點,而且沒有線也比較好攜帶。

說到方便攜帶呢,我在挑選時也會注意Type-C 轉接器本身的重量跟尺寸,其實從我自己用的隨身硬碟跟行動電源,大概可以看出我選電腦週邊的品味啦,就是體積愈小愈好,規格愈強愈好,能塞多少容量就買愈大的,能有多少電量就買最大的,應該很多在科技產業工作的人選東西也都跟我一樣的想法啦。

畢竟如果這個東西是工作上會用的,花多一點錢都是滿值得的投資,而現在一條多合一的 Type-C Hub 差不多就是兩千多塊啦,路邊攤可能有更便宜的,但我是沒有那個勇氣買來用~

好啦,以上就是購買 Type-C 轉接器我自己會去看的幾個重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依照自己的需求去找最適合你的那一條,那接下來呢我們就來試著用剛提到的幾個挑選標準,來一起看一下今天由 HyperDrive 提供的這兩條 Type-C 轉接器怎麼樣~

七合一 Type-C 轉接器

首先是這一款 HyperDrive 7-in-2 USB-C Hub(二代),這個品牌之前在美國募資平台上拿到兩億多的支持,還得過德國紅點設計獎,先前推出了第二代的改版,一共有七個外接孔可以用,需要用到你電腦的兩個 Type-C 孔,就可以犧牲召喚出兩個新的 Type-C,兩個 USB,一個 SD 記憶卡跟 micro SD 卡槽,以及 HDMI 插槽。靠近 LED 指示燈的 Type-C 是有 100W 高速充電跟傳輸的 Thunderbolt 3,第二個則是 60W,USB 的規格是 3.1,5Gb/s 的傳輸速度,SD 記憶卡可是支援到 104Mb/s,前端 HDMI 則是可以催到最高 4K@60Hz 的畫面噢!

從外觀上來看正面沒有多餘的 LOGO,加上太空灰的鋁合金材質,跟 MacBook 搭配起來沒有違和感,而且重量上才 52 公克,很輕巧,還隨包裝附上皮革套,我這幾個禮拜都是隨身帶著使用,使用上沒遇到什麼問題。

整體來看規格算是不錯,而且這七個接孔可以滿足大部分我們工作上的使用需求了,而且它是能夠固定在電腦上的,這個第二代還能夠加上磁吸式擋板來固定,那如果想要連接其他 Type-c 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也有附上連接線可以使用。

磁吸式擋板

不少 MacBook 使用者會安裝保護套,導致筆電側邊的厚度增加,這可能會讓 hub 無法完整插入插槽,所以 HyperDrive 7-in-2 USB- Hub(二代)新設計了加長的接頭,讓使用保護套的筆電一樣可以順利使用,免去拆裝的麻煩。

但對於未使用保護套的用戶來說,加長的接頭會讓 hub 跟筆電之間產生縫隙 ,這時就可以加上磁吸式擋板,補足縫隙也提升穩固性囉!

GEN 2 六合一 Type-C 轉接器

第二款則是 HyperDrive GEN2 6-in-1 USB-C hub,一共有六個接孔可以使用,分別是 Type-C、USB、SD 跟 Micro SD,還有 HDMI 跟耳機插孔各一個,同時這一款強調的是 GEN2 的 USB 規格,這真的很少見哦!像我的 TB 固態硬碟當時就想說買 Gen2 傳比較快,結果一直都沒有找到能匹配的 Type-C 轉接器,滿可惜的,有了 Gen 2 的話一秒最高可以傳輸 10Gb 的檔案,當然這個都是理論值啦,但實際使用上真的很快餒!

除了 USB 之外,這條的 SD 記憶卡也來到了 UHS-2 ,每秒可以傳輸 300 Mb,Type-C 的部分也還給我們 100W 快速充電的 Thunderbolt 3 接孔,HDMI 則跟7-in-2 相同都能夠輸出 4K@60Hz 的畫面;而耳機孔的部分,因為我平常都戴 AirPods Pro 無線耳機比較多,所以目前能想到的用途應該是接上音質更好的有線耳機,就可以用 iPad Pro 打電動了吧~

原本單看照片覺得這款外觀做得真的是有點特別噢,實際接上 MacBook Pro 之後意外地與電腦和諧相處,從顏色以及外觀的設計語彙上都能感覺到就是要跟 Apple 產品搭配使用的,這點我覺得 HYPER 系列產品中的細節處理上真的是滿用心的。

不過這款我會傾向於放在家裡使用,原因主要是 GEN2 6-in-1 的重量比起7-in-2 來重一點點,再加上Gen2的傳輸速率真的快上不少,所以我會把它定位在回家之後整理檔案用的,同時也是固定放著來連外接螢幕使用,就不用每次出門都要拔掉一次,那包包裡面就是放 7-in-2,出差旅行拿出 MacBook 工作的時候都很是好用的。

HyperDrive 開箱體驗

好啦,以上就是我在挑選 Type-C 轉接器的篩選標準,以及經過實際隨身使用幾週後(跟朋友喝咖啡都會特地拿出來炫耀),真心推薦給大家使用的 HyperDrive GEN2 6-in-1 與 7-in-2 USB-C Hub,這邊順便提供給大家 HyperDrive 蝦皮商城的傳送門,希望大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轉接器

HyperDrive 台灣官方旗艦店

我是 Riven,我們下次見囉~掰掰!

--

--

林育正 Riven

是數位遊牧型態的設計師💻 喜歡邊旅行邊工作的生活,逐網路、插座與咖啡而居。期待能夠將艱難的設計與開發技術,用麻瓜都能夠聽得懂的話,說給每一個人聽。更多關於我:portaly.cc/ri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