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改名 Meta 的品牌設計語彙

林育正 Riven
5 min readOct 30, 2021

--

Facebook 透過 Meta 更名來宣告發展元宇宙 (Metaverse)的決心,而這次的品牌識別設計重塑,從網站、動態到 3D 透視等也都藏著許多細節,讓我們一塊來看看..

Facebook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在 10 月 29 日凌晨的 Facebook Connect 大會上,宣布 Facebook 公司名稱將改名為 Meta,來統整旗下包括 Facebook, Instagram 與 Oculus 等產品,就像 Google 是母公司 Alphabet 底下的產品之一。

同時,Meta 也被賦予了創造 Metaverse(元宇宙)的使命,在宣布這更名消息之後,不僅 Mark Zuckerberg 即時發了與公司新門面的自拍,同時 Meta 的官網 meta.com 也已經上線,剛進網站時有個有趣的小發現,就是網頁左上角 Header 的 Logo 會先顯示舊 Facebook 然後才轉換成新的 Meta 識別,效果有點類似於網站技術上的 Lazy Load 圖片延遲載入,但這裡的載入延遲更像是故意要讓你看見圖片的前後置換

除此之外,在設計 Meta 這樣有著高社群話題討論度,並且要支撐底下眾多子產品線,同時要肩負未來元宇宙概念的品牌,Facebook 設計團隊是怎麼處理的呢?在 Logo 與視覺識別上,又有哪些設計理念?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Meta 的字義

meta 這個詞彙來自希臘語,意思是「超越」(beyond),在品牌重塑上有著開啟網路、社群以及人類未來新篇章的意象。

而 meta 這個詞彙在網路遊戲裡也被廣泛使用,有著主流、凌駕一切的意思,例如在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 裡我們會稱當前版本的強勢英雄為 meta 角。

而 Meta 四個字母標準字的部分,則是沿用 Facebook 在 2019 年公開的企業字體

存在於虛擬實境裡的動態符號

Meta 的 Logo 在平面上是很直接的 “M” 字母聯想,而若將視角轉換成 3D 環境中,則像是一條凹彎的圈,如果曾經將中午綁便當的橡皮筋拿來玩弄,可以快速理解這樣的構成。

而這實際上是透過 Oculus 的 Quest 產品來建立於虛擬實境空間中的一條線,只是用透視與不同人稱視角來理解,會是個連續循環的象徵,同時也有無限的符號含義。

元宇宙級的設計應用

作為會應用在元宇宙 (Metaverse) 場景裡的品牌設計,我認為 Facebook 設計團隊在這次也拋出了許多發展的可能性,目前現實世界裡的品牌識別設計應用,多是在名片、包裝、招牌等平面與印刷用途,以及在數位螢幕上的網站、App 或影片裡,而如果 Metaverse 真的成為像是電影一級玩家、輕小說刀劍神域裡那樣,連結著各個虛擬實境世界(如艾恩葛朗特與 ALO, GGO 等世界觀共用),那品牌識別就會延伸到比平面、數位載體更多的面向,Logo 可能會有著 Motion 動態的時間軸,同時兼具 3D, VR 的空間感。

可能要應用在不同 metaverse 場景的識別設計

因此 Meta 在這次的識別上是建立了一個基礎的符號象徵,創造將來各種場景的應用可能性,可以上無限種顏色、材質以及動態效果,維持 Metaverse 無限可能性的有機體設定,而 Meta 原始的 Logo 則保留原本 Facebook 就有的藍色漸層。

從這次 Facebook 的 Meta 更名,以及整個說換就換的執行力來看,都不難看出臉書對 Metaverse 元宇宙發展方向的企圖心,而不論這事到底在未來能帶給我們的完成度有多少,抑或只是一時的熱門 buzzword,對於我們設計師而言,都能夠藉此來理解「設計」在不同載體的呈現愈趨多元化,與以往只要調整尺寸大小版本有著次元面向的不同。

從以前的 RGB/CMYK 差異到響應式設計 (Responsive Design),還有動態 (Motion) 設計,以及 VR 虛擬實境的應用場景等等,一份品牌識別設計最後可能會落地在各個地方,而能不能維持一貫的識別與印象,就是最一開始就得規劃完整的事情了。

--

--

林育正 Riven
林育正 Riven

Written by 林育正 Riven

是數位遊牧型態的設計師💻 喜歡邊旅行邊工作的生活,逐網路、插座與咖啡而居。期待能夠將艱難的設計與開發技術,用麻瓜都能夠聽得懂的話,說給每一個人聽。更多關於我:riven.design

Responses (1)